邯郸学步 基本解释
[hán dān xué bù]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邯郸学步 详细解释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示例】: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邯郸学步 例句
(1) 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2) 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3)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否则绝不会办成事情!
(4) 引进新科技时,最忌讳硬生生地模仿,此种邯郸学步,注定要失败。
(5) 邯郸学步,生搬硬套,是学不会真正的东西的。
(6) 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最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7) 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8) 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9) 我们教育改革,在借镜外国经验时,可不能如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10) 如果只从形式上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忽视自身优势,结果肯定和邯郸学步一样。
(11) 因此,文字功夫不济,到头来恐怕还是会拾人唾余,邯郸学步。
(12) 未能免俗,乘此机会,邯郸学步,也来唠叨几句。
(13) 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14) 他学习时不会认真思考,盲目地效仿别人的方法,结果成绩没有提高,还把自己的方法给忘记了,真是邯郸学步。
(15) 有缺乏自信的人,才会去一味的邯郸学步,我们可不能学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
(16) 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邯郸学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亦步亦趋 [yì bù yì qū]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wàng zǔ]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步人后尘 [bù rén hòu chén]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优孟衣冠 [yōu mèng yī guān]
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西颦东效 [xī pín dōng xiào]
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寿陵失步 [shòu líng shī bù]
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邯郸匍匐 [hán dān pú fú]
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衣冠优孟 [yī guàn yōu mèng]
楚 相 孙叔敖 死, 优孟 着 孙叔敖 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 楚庄王 及左右不能辨,以为 孙叔敖 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衣冠優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衣冠優孟,最易動人,而淫戲靡靡,有聲有色,能使女德之貞静者轉入邪淫,則其弊不可勝言。”参见“ 優孟衣冠 ”。
寿陵匍匐 [shòu líng pú fú]
胡乱模仿别人不成,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邯郸重步 [hán dān zhòng bù]
比喻进入梦乡。
枉辔学步 [wǎng pèi xué bù]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
反义词
标新立异 [biāo xīn lì yì]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独辟蹊径 [dú pì xī jìng]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