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iú yóu 注音 ㄌㄧㄡˊ ㄧㄡˊ 部首 方 部外 5总笔画 9 统一码 65BF笔顺 415331521 |
斿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09 04:13:10
笔画顺序









斿 详细解释
1. 古代旌旗下垂的飘带等饰物。 1 亦泛指旌旗。参见“旌斿”。
建太常十有二斿。注 《周礼·春官·巾车》
雕云丽琁盖,祥飙被彩斿。 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
王出,建八旗,紫若青,白斿。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秉握乾符起远陲,帐前初建九斿旗。 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起兵》
2. 冕前后悬垂的玉串。
缫斿皆就,玉镇玉笄。注 《周礼·夏官·弁师》
斿 组词
常用词组
浮斿九斿采斿斿旐缀斿飙斿幡斿旌斿彩斿龙斿斿贡赘斿
斿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ou˧˥; jou˧˥ 日语读音 HATAASHI韩语罗马 YU现代韩语 유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u2 [海陆腔] riu2 [梅县腔] ju2 [台湾四县腔] ju2粤语 jau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尤韻 平聲 猷小韻 以周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蕭部 ;來母 蕭部 ;王力系统:餘母 幽部 ;來母 幽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斿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甲骨文 金文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旒
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