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亻 部外 6总笔画 8 统一码 4F8B笔顺 32135422 |
例 笔画顺序








例 基本解释
(1)名: 可以用来说明问题或证明情况的事物。
例词: 例题, 例证, 举例, 事例
例句: 他列举了很多事, 例,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名: 从前有过的,可以用来仿效或依据的事物。
例词: 史无前例, 案例, 先例, 惯例
(3)名: 用作依据的标准或规则。
例词: 例外, 凡例, 体例, 条例
例句: 他每天都是最早到公司的,无一, 例, 外。
(4)形: 按照条例规定进行的。
例词: 例行公事, 例会
例 详细解释
1. 等;类;列。 1 参见“例及”。
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注 《公羊传·僖公元年》
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人之例。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2. 准则;规则。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汉书·何武传》
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并准府县例科决。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
真个的既是例上有的,怎么如今外省还有个体统,京里的官员倒不许他使呢?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3. 成例;旧例。
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晋书·刑法志》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
大门前,因为宽敞,一些卖小吃的,到门前休息便成了例了。 沈从文·《入伍后·炉边》
4. 体例。
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 唐·刘知几·《史通·序例》
书雩之例,时月而不日。 宋·苏轼·《问雩月何以为正》
5. 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
繁例难载,故略举四条。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
我因此又写了《忽然想到》第七篇,其中所举的例,一是前几年被称为“卖国贼”者的子弟曾大受同学唾骂,二是当时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正被同性的校长使男职员威胁。 鲁迅·《〈华盖集〉后记》
6. 按照旧规惯例。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 宋·苏轼·《与朱鄂州书》
秦汉以来,日就微灭,治经者局于章句训诂之末,而立行者陷于功名利欲之私。至其语道,则又例为荒忽之空谈而不及于世用。 金·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
却说顾提控在州六年,两考役满,例当赴京听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7. 类比;比照。
如此等语,殊似少陵,举此以例其余,概可知矣。 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二》
嗟乎!岂独一邑然哉,由此可以例诸四方矣。 明·何景明·《武功县志序》
以明末例现在,则中国的情形还可以更腐败,更破烂,更凶酷,更残虐,现在还未达到极点。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
8. 大抵;一概。
处士例营营,惟君纵此生。 唐·刘得仁·《赠陶山人》诗
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袴市儿皆瓠肥。 宋·陆游·《书叹》诗
我欲问禺同,是诗人,例合穷,尽将日月供吟讽。 明·杨慎·《黄莺儿·寿禺同山人张愈光》曲
众生例平等,一律无低昂。 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
例 组词
常用词组
例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 日语读音 TATOERU TAGUI TAMESHI韩语罗马 LYEY现代韩语 례 예越南语 lề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 [海陆腔] li6 [客英字典]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6粤语 lai6潮州话 li7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去聲 利小空;中古音 來母 祭韻 去聲 例小韻 力制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曷部 ;王力系统:來母 月部 ;
例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