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uán 注音 ㄌㄨㄢˊ 部首 手 部外 6总笔画 10 基本区 631B笔顺 4122343112 |
挛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8-31 09:23:25
笔画顺序










挛 基本解释
(1)动: (手脚等)蜷曲不能伸开。
例词: 挛缩, 痉挛
挛 详细解释
1. 牵系不断;连缀。
九五: 有孚挛如,无咎。注 《易·中孚》
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 《汉书·叙传上》
于沟中得其尸,失头所在。又闻语云:“头北行百余步,桑树根下者也。到舍,可以谷树皮作线挛之。” 《太平广记》卷三七六引唐戴孚《广异记·郑会》
伉俪恩浓,唱随道始,赤绳早挛双踵。 明·陆采·《怀香记·毕姻封锡》
2. 抽搐;痉挛。
其(邪)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注 《素问·皮部论》
肉绽筋挛四蹄脱,七马死尽无马骑。 唐·元稹·《望云骓马歌》
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 宋·王安石·《洪范传》
3. 卷曲不能伸展。
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頞,膝挛。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足挛,不复行。 《后汉书·杨彪传》
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 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
〔崔长生〕生而瘖,手又挛。 《清史稿·孝义传·崔长生》
挛 组词
常用词组
痉挛挛缩拘挛胝挛风挛龋挛挛缀挛曲挛挛拳挛挛跪挛拳挛圈挛株卷挛痀挛挛格系挛挛胊挛牵挛弱挛躄挛结绵挛牵挛筋挛挛屈挛蹇攀挛胼挛挛废虚挛挛卧挛朐挛踠挛拘枯挛膝挛挛囚团挛
挛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uan˧˥
粤语 lyun4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挛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攣」。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攣
䏈
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