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ī jǐ 注音 ㄐㄧ ㄐㄧˇ 部首 幺 部外 9总笔画 12 基本区 5E7E笔顺 554554134534 |
幾 笔画顺序












幾 详细解释
1. 隐微。多指事物的迹象、先兆。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注 《易·系辞下》
由此而言,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几,得有丧之理。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计倪》
阳方来而交阴,为天地之初几,万物之始兆,而屯绍乾坤以始建,信矣。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屯》
2. 时机;机会。
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史记·李斯列传》
此天亡之时,不因其几而遂取之,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书·高帝纪上》
几不可后,公其图之。 《后汉书·王允传》
今安危之几,间不容发,日失一日,贵在及时。 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
3. 机要;政事。
不操其心,而从容乎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责事之不效,亦可谓失其本矣。 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
且俄日二主之事,颇有发明,皇上若俯采远人,法此二国,诚令译署进此书,几余披阅。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4. 危险。
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注 《书·顾命》
女以鲁国骄人,几矣。注 《荀子·尧问》
5. 将近;几乎。
时日及矣,公子几矣。注 《国语·晋语四》
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 汉·《孙膑兵法·威王问》
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 《史记·刘敬孙叔通列传》
椎髻獠面,几不类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你做了不老成的事,几把我老人家急死。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6. 及;达到。
太史公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非后代书生所能几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史记通鉴兵事》
实非两汉、唐、宋所能几。 清·方苞·《陈西台墓表》
夫工艺非细事也,西人之神明规矩亦断非一蹴可几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
7. 通“刉”。宰杀。 1 参见“刉珥”。
凡几珥,沈辜,用𮪡可也。注 《周礼·秋官·犬人》
8. 通“譏”。呵察;查问。
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 《周礼·地官·司关》
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闾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几之。注 《管子·问》
9. 通“饑”。
几、耿、肃、执,乃殷之旧。注 《逸周书·商誓》
10. 通“期”。日期。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注 《诗·小雅·楚茨》
子家子不见叔孙,易几而哭。注 《左传·定公元年》
幾 组词
常用词组
幾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tɕi˨˩˦ 唐代读音 *giə̌i giəi日语读音 IKU KIZASHI CHIKAI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
客家话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gi3 gid5 [梅县腔] gi1 gi3 [陆丰腔] gi1 gi3 [沙头角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git7) gi1 (gia5) [海陆腔] gi3 (git7) gi1 [gia6] [东莞腔] gi1 gi3 [梅县腔] gi1粤语 gei1 gei2潮州话 gi1(ki) gi2(kí)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機小空;見母 齊微韻 上聲 蟣小空;中古音 群母 微韻 平聲 祈小韻 渠希切 三等 開口;見母 微韻 平聲 機小韻 居依切 三等 開口;見母 尾韻 上聲 蟣小韻 居狶切 三等 開口;群母 未韻 去聲 䤒小韻 其旣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灰部 ;見母 灰部 ;王力系统:見母 微部 ;見母 微部 ;
幾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