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tiē zhān 注音 ㄊㄧㄝ ㄓㄢ 部首 忄 部外 5总笔画 8 统一码 6017笔顺 44221251 |
怗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8-21 12:13:15
笔画顺序








怗 基本解释
(1)动: 平定(叛乱)。
(2)形: 安宁。
例词: 怗泰
怗 详细解释
1. 平服。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惉荆。注 《公羊传·僖公四年》
2. 安宁;安静。
百姓安惉。 《南齐书·幸臣传·刘系宗》
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岂天使生人未至于惉泰邪? 《新唐书·杜牧传》
幸哉同圣时,田里老安惉。 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3. 贴近。
有孙荆玉者,能反腰惉地,衔得席上玉簪。 《南史·羊侃传》
怗 组词
常用词组
怗然怗怗安怗怗懘怗辞怗马怗息
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iɛ˥; tʂĄn˥ 日语读音 ODAYAKA SHITAGAU韩语罗马 CHEP现代韩语 첩
客家话 [客英字典] tiap7 [海陆腔] tiap7 [梅县腔] tiap7 [台湾四县腔] tiap7粤语 tip3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怗韻 入聲 怗小韻 他協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怗部 ;透母 添部 ;王力系统:透母 葉部 ;昌母 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怗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㤐
惵
惉
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