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tì 注音 ㄊㄧˋ 部首 忄 部外 8总笔画 11 统一码 60D5笔顺 44225113533 |
惕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8-23 17:44:57
笔画顺序











惕 基本解释
(1)形: 小心谨慎。
例词: 警惕
惕 详细解释
1. 畏惧;戒惧。 1 亦指惊动。
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注 《书·盘庚上》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注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注 《国语·周语下》
语不益,心不惕;心不惕,行不易。 汉·王充·《论衡·艺增》
无任感恩惭惕之至。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
今日之张牙舞爪以蚕食瓜分于我者,亦将迸气敛息以惮我之威权,惕我之势力。 清·邹容·《革命军》第二章
夫事有惕耳目,动心虑,作不师古,以行于今,臣得言之。 《新唐书·辛替否传》
2. 疾速。
一日惕,一日留,以安步王志。注 《国语·吴语》
3. 忧伤。
乖离令我感,悲欣使情惕。 晋·卢谌·《答魏子悌》诗
自顷丧乱,编户播迁,言念余黎,良可哀惕。 《陈书·世祖纪》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 唐·柳宗元·《乞巧文》
惕 组词
常用词组
警惕惕伏惕惧惕心惕想惭惕惶惕祗惕惕惊遽惕震惕惕然兢惕儆惕惕汗日惕惕厉詟惕惊惕惨惕忧惕惕隐愁惕惕慑忷惕惕虑惴惕愧惕惕栗惕号战惕析惕窒惕忡惕恐惕惕励悚惕惕息冰惕启惕
惕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i˥˧ 唐代读音 tek日语读音 TSUTSUSHIMU韩语罗马 CHEK现代韩语 척越南语 thích
客家话 [海陆腔] tit7 [梅县腔] tit7 [宝安腔] tit7 [客英字典] tit7 [台湾四县腔]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tid5粤语 tik1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錫韻 入聲 逖小韻 他歷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錫部 ;王力系统:透母 錫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惕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悐
惖
𢞫
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