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ān 注音 ㄧㄢ 部首 火 部外 9总笔画 13 基本区 7159笔顺 4334125221121 |
煙 笔画顺序













煙 详细解释
1. 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合气状物,呈黑、白等色。
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 《国语·鲁语上》
火烟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气有烈也。 汉·王充·《论衡·言毒》
烟出于火,非火之和;情生于性,非性之适。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二
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 宋·张先·《归朝欢》词
南面的天空被浓烟盖满了。这烟还不断地一股一股地朝上卷腾。 巴金·《寒夜》二
2. 谓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如: 烟了眼睛。
3. 指烟状物,如云、雾等。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三国 魏·曹操·《气出唱》之二
二公止旌舆以回睇,假渔舟而上陟。幕烟茵草,玩怿移日。 唐·欧阳詹·《二公亭记》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宋·周邦彦·《兰陵王·柳》词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 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挥尽泪珠同鹤化,飘残萍梗共烟湮。 顾悼秋·《哭子美》诗
4. 柔美貌;摇曳貌。参见“煙態”。
5. 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 1 亦指墨。用于书写、绘画。
墨取庐山松烟。 《墨经·松》引晋卫夫人《笔阵图》
起灶作墨,得烟丰。 元·陆友·《墨史》卷中
〔沈圭〕出意取古松煤,杂松脂、漆滓烧之,得烟极精细,名为漆烟。 又
烟磨青石,已贱孔子之坛;管抚铜龙,还笑王生之璧。 南朝 梁·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
6. 烟草。如: 种烟。亦指烟草制品。有水烟、旱烟、卷烟、雪茄烟、鼻烟等。 1 参见“煙草”。
崇祯末,嘉兴遍处栽种,三尺童子莫不食烟。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一
张金凤也只作个不理会,回身便给褚大娘装了袋烟。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烟。 老舍·《赵子曰》第二
7. 特指鸦片。
粤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海、快蟹等船,运银出洋,运烟入口。 清·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
这鸦片又能销烁元神,灰颓志气……现在那班做官员的,那个不吃烟? 《黑籍冤魂》第一回
吸烟的人渐渐增多,于是种植鸦片的土地面积一天天的广阔起来。 孙云焘·《烟酒茶与人生·鸦片》
8. 见“煙煙”。
9. 通“燕”、“胭”。参见“煙支”。
煙 组词
常用词组
煙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唐代读音 qen日语读音 KEMURI KEMURU KEMUI韩语罗马 YEN IN现代韩语 연
客家话 [海陆腔] ren1 [宝安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梅县腔] jan1 [台湾四县腔] jen1 [客语拼音字汇] yan1 [客英字典] jen1粤语 jin1潮州话 ing1(ing) [揭阳]êng1(eng) ,hung1(hung)
近代音 影母 先天韻 平聲陰 煙小空;中古音 影母 先韻 平聲 煙小韻 烏前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痕部 ;王力系统:影母 文部 ;
煙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