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xié jiā 注音 ㄒㄧㄝˊ ㄐㄧㄚ 部首 扌 部外 7总笔画 10 基本区 633E笔顺 1211343434 |
挾 笔画顺序










挾 详细解释
1. 夹持;夹在腋下或指间。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诗·小雅·吉日》
凡挟矢于二指之间横之。注 《仪礼·乡射礼》
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注 《国语·齐语》
置心腹之士,幕于公庭庑下,挟弓执剑以须。 唐·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
唐仲笙手里挟着香烟没吸,蹙着眉头在想。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
2. 胁持;挟制。
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 《战国策·秦策二》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淆函,挟王命以号令天下,桓文之举也。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
未浃旬,旻果为部曲挟之以叛。 《宋史·李庭芝传》
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 《水浒传》第三六回
3. 依恃;倚仗。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注 《孟子·万章下》
大韬挟人主之宠,往来三公九卿间。 元·尤玘·《万柳溪边旧话·蟹》
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 清·洪升·《长生殿·情悔》
4. 从旁夹着;依傍。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汉·王粲·《登楼赋》
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酆霸,据龙首。注 《后汉书·班彪传》
5. 护卫;辅佐。
〔天子〕出门而宗祝有事……诸侯持轮、挟舆、先马。注 《荀子·正论》
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 汉·刘向·《战国策序》
6. 握持;操持。 1 引申为持有。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之不惩。注 《楚辞·九歌·国殇》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宋·王安石·《上人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战国策·赵策四》
今足下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汉书·蒯通传》
7. 携带;带领。
挟私书,行请谒及为行书者……皆断,无赦。 《墨子·号令》
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三国 魏·曹丕·《短歌行》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唐·杜甫·《暮春》诗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宋·苏轼·《赤壁赋》
积雪泥深一尺余,倡妇挟瑟乘肩舆。 清·杜浚·《扬州春》诗
8. 夹杂;夹带。
日月挟虫鸟之瑕,不妨丽天之景。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威风挟惠气,盖壤两靡拂。 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韵以献》
鸟挟风归树,江流月到亭。 清·蒋易·《别于一于皇先还瓜渚不得到焦山》诗
9. 怀藏;隐藏。
是以群臣百姓,人挟其私而幸其主。 《管子·任法》
旁日月,挟宇宙。注 《庄子·齐物论》
又有故僧惠范、山人郑普思、叶静能等,并挟左道,出入宫禁。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
百戏诸伎甚精者,皆挟法术。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
厨师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 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
挾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ɛ˧˥; tɕiĄ˥ 日语读音 HASAMU韩语罗马 HYEP现代韩语 협越南语 xáp
客家话 [梅县腔] hiap8 giap8 kiap8 [台湾四县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英字典] hiap8 kiap8 giap7 [海陆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hiab6 kiab6 [宝安腔] gap7 hiap8 giap8 [陆丰腔] kiap8粤语 haap6 hip6
近代音 曉母 車遮韻 入聲作平聲 協小空;中古音 匣母 怗韻 入聲 協小韻 胡頰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怗部 ;精母 怗部 ;匣母 怗部 ;王力系统:匣母 葉部 ;精母 葉部 ;匣母 葉部 ;
挾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