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 基本解释
[qīng yú hóng máo]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轻于鸿毛 详细解释
[qīng yú hóng máo]
【解释】: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示例】:梅伯死~,有何惜哉?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轻于鸿毛 例句
(1) 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2) 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3)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4) 你说这事有多重要,在我看来它轻于鸿毛,根本就不值一提。
(5) 为民族敌人而死,轻于鸿毛。
(6)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7) 一个人的死,或者轻于鸿毛,或者重于泰山。
(8) 他力气很大,两百斤重的东西背上还觉得轻于鸿毛。
(9) 所谓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
(10)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切糕。
(11) 人活于世,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12) 我才不怕呢!不就是死吗?谁不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祖国而死重于泰山。
(13) 中国不是有句话吗,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死了就是重于泰山。
(14) 毛老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5) 张祖全,他,他那就叫死得轻于鸿毛啊。
(16) 但是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屑一顾 [bù xiè yī gù]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无足轻重 [wú zú qīng zhòng]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反义词
举足轻重 [jǔ zú qīng zhòng]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前呼后拥 [qián hū hòu yōng]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重于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