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chǐ 注音 ㄔˇ 部首 心 部外 6总笔画 10 统一码 6065笔顺 1221114544 |
恥 笔画顺序










恥 详细解释
1. 耻辱;耻辱之事。 1 亦指以为恥辱,感到恥辱。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 《吕氏春秋·顺民》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清·龚自珍·《明良论二》
不久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
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 汉·王充·《论衡·自纪》
2. 羞愧。
不言与郑战,耻不和也。 《谷梁传·桓公十二年》
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 汉·班固·《东都赋》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 唐·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
示贤于人,耻于贾货。 清·唐甄·《潜书·性才》
女子的心在羞耻上运用着一大半。 老舍·《骆驼祥子》二十
3. 侮辱;羞辱。
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 《左传·昭公五年》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国语·越语上》
所以出奇以耻敌,立慬以怒寇。 唐·柳宗元·《睢阳庙碑》
恥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ʅ˨˩˦ 唐代读音 *tjiə̌日语读音 HAJIRU HAJI HAZUKASHII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 치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ci3 [海陆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宝安腔] ci3粤语 ci2
近代音 穿母 齊微韻 上聲 恥小空;中古音 徹母 止韻 上聲 恥小韻 敕里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咍部 ;王力系统:透母 之部 ;
恥 字源字形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