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ù 注音 ㄩˋ 部首 火 部外 12总笔画 16 基本区 71E0笔顺 4334325431234134 |
燠 笔画顺序
















燠 基本解释
(1)形: 热;暖。
例词: 燠热, 燠暑
燠 详细解释
1. 暖;热。
八,庶征: 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注 《书·洪范》
桂深冬燠,松疏夏寒。 南朝 齐·王屮·《头陀寺碑文》
若乃当春而燠,是为行夏令而火侵于木。 宋·梅尧臣·《问牛喘赋》
南土地燠,北人居之,虑生疾疫。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 清·曾国藩·《忮求诗》之二
2. 使温暖;使热。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注 《楚辞·天问》
预治小麦,细磨为面,以水拌而蒸之……及暖,内瓮中,盆盖,于蘘粪中燠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
刍豢饱我而不我觉,布帛燠我而不我娱。 宋·苏轼·《浊醪有妙理赋》
吾言如治疾……凉疾至,燠之。 清·龚自珍·《凉燠》
3. 腌藏食品的一种方法。将肉类在油中熬熟,拌以盐、酒和佐料,油渍在瓮中,以备取食。
(缹猪肉)恣意饱食,亦不䬼,乃胜燠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法》
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肉行》
4. 通“隩”。谓入屋室。
其民燠,鸟兽氄毛。注 《史记·五帝本纪》
5. 见“燠休”。
燠 组词
常用词组
燠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qiuk日语读音 ATATAKAI韩语罗马 WUK现代韩语 욱
客家话 [宝安腔] au3 juk7 au5 [海陆腔] ruk7 au5 o5 [梅县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au5 o5 [客英字典] juk7粤语 juk1潮州话 hiog4 ao3(hiok àu)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屋韻 入聲 郁小韻 於六切 三等 合口;影母 号韻 去聲 奥小韻 烏到切 一等 開口;影母 晧韻 上聲 襖小韻 烏晧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沃部 ;王力系统:影母 覺部 ;
燠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