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àn ǎn yǎn 注音 ㄢˋ ㄢˇ ㄧㄢˇ 部首 日 部外 8总笔画 12 统一码 667B笔顺 251113425115 |
晻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11 00:30:39
笔画顺序












晻 详细解释
1. 昏暗。
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曜暗而不宣。 《汉书·韦贤传》
大风起,天无云,日光暗。注 又《五行志下之下》
阴变则静者动,阳变则明者暗。注 《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二年》
2. 昏聩;糊涂。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暗,无卿相辅佐足任者谓之独,所使于四邻非其人者谓之孤,孤独而暗谓之危。 《荀子·君道》
今朕暗于王道,夙夜忧劳,不通其理。注 《汉书·元帝纪》
晻 组词
常用词组
晻暧晻晻晻薆晻曶晻忽晻昧晻曀磨晻晻翳晻世晻霭晻霮晻澹晻濭晻鬰晻蔼晻冉晻淡晻莫晻然晻映鄙晻
晻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Ąn˥˧; Ąn˨˩˦; jĄn˨˩˦ 日语读音 KURAI韩语罗马 AM现代韩语 암
客家话 [梅县腔] jam3 [海陆腔] ram3 [客英字典] jam3 [陆丰腔]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粤语 am2
近代音 影母 監鹹韻 上聲 揞小空;影母 廉纖韻 上聲 掩小空;中古音 影母 感韻 上聲 晻小韻 烏感切 一等 開口;影母 琰韻 上聲 奄小韻 衣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添部 ;影母 添部 ;影母 添部 ;王力系统:影母 談部 ;影母 談部 ;影母 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晻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奄
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