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pèi 注音 ㄆㄟˋ 部首 亻 部外 6总笔画 8 统一码 4F69笔顺 32351252 |
佩 笔画顺序








佩 基本解释
(1)动: (把东西)挂在身上。
例词: 佩带, 佩戴, 佩刀
例句: 她, 佩, 戴了一条精致的项链,看起来气质十足。
(2)名: 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物。
例词: 玉佩
例句: 这块玉, 佩, 跟随他征兵打仗多年,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3)动: 敬仰;心悦诚服。
例词: 佩服, 敬佩, 钦佩
佩 详细解释
1. 古代系于衣带的装饰品。常指珠玉、容刀、帨巾、觿之类。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诗·秦风·渭阳》
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注 《左传·定公三年》
于是悉出其遗服、栉、佩合若干种,就浮屠师请图前所谓佛者。 唐·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
十五年前,你与我灞桥分手,解佩赠我。 《花月痕》第五一回
2. 佩带;佩挂。 1 引申为持有、携带。
公与之环而佩之矣。 《左传·昭公四年》
去丧,无所不佩。 《论语·乡党》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唐·韩愈·《利剑》诗
那位佩手枪的青年走过来拦住了众人。 茅盾·《子夜》四
农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妇人佩其针缕。 汉·班固·《白虎通·衣裳》
独佩一壶游,秋毫泰山小。 唐·杜牧·《独酌》诗
3. 承受;担负。
老少异时,盛衰殊日,虽佩恩宠,还羞年鬓。 《南史·萧范传》
〔晟〕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 《新唐书·李晟传赞》
4. 铭记;铭感。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素问·气调顺大论》
葵藿草物,犹感恩养,况臣含气,衔佩弘惠,没而后已。 三国 魏·曹植·《谢妻改封表》
铭实表器,箴惟德轨。有佩于言,无鉴于水。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天语春温,时佩推心之爱。 明·张居正·《谢赐敕谕并银记疏》
5. 遵循。
王者所佩在德。注 《逸周书·王佩》
于淑处士,天赋之英。师圣友贤,佩准蹈绳。内诚而方,外柔而明。 明·方孝孺·《东阳葛府君诔》
6. 钦佩;佩服。
某素仰声猷,方增慰怿。重荷缄封之礼,过形挥抑之辞。感佩铭藏,不任下恳。 宋·夏竦·《贺枢密副使启》
昨承手诲,以白金四锭助丧,足见仁人君子之用心也,铭佩铭佩! 明·郑纪·《复岳蒙泉书》
我佩君忠贞不屈,服务人民,不愧革命家的气概。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7. 环绕;围绕。
兰渠川水出自北山,带佩众溪,南流注于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
南泮之北,沙斗入,北佩湖,南以南泮为至,环三面皆水也。 清·恽敬·《重建东湖书院记》
佩 组词
常用词组
佩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ʰei˥˧ 唐代读音 *bhə̀i日语读音 OBIDAMA OBIRU韩语罗马 PHAY现代韩语 패
客家话 [宝安腔] pui5 [梅县腔] bi5 [台湾四县腔] pi5 pui5 [客英字典] pui5 [东莞腔] pu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pui4 [海陆腔] poi5 pui5 [沙头角腔] pui5粤语 pui3
近代音 滂母 齊微韻 去聲 配小空;中古音 並母 隊韻 去聲 佩小韻 蒲昧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咍部 ;王力系统:並母 之部 ;
佩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