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刂 部外 14总笔画 16 统一码 5293笔顺 3251112512113222 |
劓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5-08 17:30:10
笔画顺序
















劓 基本解释
(1)动: 割掉鼻子,古代一种酷刑。
劓 详细解释
1. 割鼻。古代五种酷刑之一。 1 亦泛指鼻子受到毁伤。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斀黥。注 《书·吕刑》
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宋·苏舜钦·《庆州败》诗
当复肉刑……以劓治贪。 清·昭梿·《啸亭续录·名臣论识》
使其身体亏损如劓,刖,墨,剕,宫等是奴隶的象征。 闻一多·《战后文艺的道路》
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注 《易·睽》
2. 割;断。
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注 《书·盘庚中》
先归复所,后者劓。 《左传·昭公十三年》
劓鼻盈蔂,断足盈车。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
昔周用肉刑,刖足劓鼻。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3. 不安貌。参见“劓刖”。
劓 组词
常用词组
黥劓劓殄劓割劓剥黔劓劓刖息黥补劓救黥医劓
劓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i˥˧ 日语读音 HANAKIRU HANAKIRI SAKU韩语罗马 UY现代韩语 의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梅县腔] ngi5 [海陆腔] ngi6粤语 ji6潮州话 俄丸(义),ngi6 (ngǐⁿ)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疑母 至韻 去聲 劓小韻 魚器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曷部 ;王力系统:疑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劓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㓷
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