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guàn wān 注音 ㄍㄨㄢˋ ㄨㄢ 部首 毋 部外 0总笔画 4 基本区 6BCC笔顺 5521 |
毌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29 06:42:56
笔画顺序




毌 基本解释
(1)同“: 世代居住地;出生地。
(2)名: 姓。
毌 详细解释
1. “貫”的古字。贯穿。
疏束树木,令足以为柴抟,贯前面树,长丈七尺一,以为外面。 《墨子·备城门》
2. 古地名。即毌丘。在今山东省曹县南。 1 索隐。
〔宣公〕与郑会于西城。伐卫,取贯。注 《史记·六国年表》
3. “串”的古字。古代西南地区国族名。
殷之贯国,当即《诗·皇矣》篇之“串夷”。 杨树达·《卜辞求义》
贯字,乃“干”之象形……国族名。 郭沫若·《殷契粹编考释》
毌 组词
常用词组
毌丘姓
毌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uan˥˧; wĄn˥ 日语读音 TSURANUKU
客家话 [宝安腔] gon5粤语 gun3 kwun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桓韻 平聲 官小韻 古丸切 一等 合口;見母 換韻 去聲 貫小韻 古玩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毌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