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iū liú liáo jiǎo náo 注音 ㄐㄧㄡ ㄌㄧㄡˊ ㄌㄧㄠˊ ㄐㄧㄠˇ ㄋㄠˊ 部首 扌 部外 11总笔画 14 基本区 644E笔顺 12154154134333 |
摎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04 04:35:11
笔画顺序














摎 详细解释
1. 缚杀;绞杀。
挠,缚杀也。注 《说文·手部》
2. 纠结;缠绕。
骊虬挠其址,梢云冠其㟽。注 《文选·郭璞〈江赋〉》
山硗硗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挠。 唐·韩愈·《别知赋》
竹之沟节之𦢊也,无萑之挠也。 清·恽敬·《兵部额外主事王君墓志铭》
3. 交结;交往。
夫国之乱也,智人不得作内事,朋友不能相合挠,而国乃可图。注 《管子·大匡》
4. 姓。汉代有摎广德。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摎 组词
常用词组
合摎摎结相摎摎蓼摎流
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ou˥; liou˧˥; liɑu˧˥; tɕiɑu˨˩˦; nɑu˧˥ 日语读音 KUKUR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eu1 kiu1 [客英字典] geu1 [海陆腔] kieu1 kiu1 [梅县腔] geu1粤语 gau1 lau4潮州话 liu7 lau1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肴韻 平聲 交小韻 古肴切 二等 開口;來母 尤韻 平聲 劉小韻 力求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蕭部 ;來母 蕭部 ;王力系统:見母 幽部 ;來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摎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㧃
𢷶
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