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ǐ 注音 ㄐㄧˇ 部首 扌 部外 8总笔画 11 统一码 638E笔顺 12113412512 |
掎 笔画顺序











掎 基本解释
(1)动: 拖住。
(2)动: 牵制。
掎 详细解释
1. 牵引;拖住。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注 《诗·小雅·小弁》
翅氏,掌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注 《周礼·秋官·翅氏》
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注 《汉书·叙传上》
鸟不及飞,兽不遑伏。既前躏而后掎,亦左排而右蹴。 南朝 梁·何逊·《七召》
2. 牵制。 1 亦指夹住。
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孙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晋书·宣帝纪》
永淳中,帝幸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检校园苑,将复任之,为后掎而止。 《新唐书·韦弘机传》
德有外患,法必起而掎之。 梁启超·《欧战之动因》六
桓公坐有参军掎蒸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掎终不放。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3. 指摘;抓住他人过失不放。
躬掎禄曰:“臣为国家计几先,谋将然,豫图未形,为万世虑。而左将军公孙禄欲以其犬马齿保目所见。臣与禄异议,未可同日语也。”注 《汉书·息夫躬传》
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失言勿掎。注 《孔子家语·入官》
郑注掎其过,诏以太子太保分司东都。 《新唐书·李听传》
令狐公在大中之初,倾陷李太尉……殊不似德裕立功于国,自俭立身,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4. 抵住。
干马精神在缰勒,嵩牛怒斗无牵拘……二头相触角竞掎,前脚如跪后脚舒。 宋·梅尧臣·《观何君宝画》诗
5. 发射。
机不虚掎,弦不再控。注 《文选·班固〈西都赋〉》
掎 组词
常用词组
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唐代读音 gyiɛ̌日语读音 HIKU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i3 [海陆腔] ri3 [台湾四县腔] ji3粤语 gei2潮州话 i2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陰 衣小空;中古音 見母 支韻 平聲 羈小韻 居宜切 三等 開口;見母 紙韻 上聲 掎小韻 居綺切 三等 開口;溪母 寘韻 去聲 㞆小韻 卿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歌部 ;王力系统:見母 歌部 ;
掎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