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dú dòu 注音 ㄉㄨˊ ㄉㄡˋ 部首 氵 部外 15总笔画 18 基本区 7006笔顺 441121252212511134 |
瀆 笔画顺序


















瀆 详细解释
1. 沟渠。
〔管仲〕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芰莲。 《梁书·徐勉传》
贺若弼谋攻京口,先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敝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中国无船。 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贺若弼》
去年霪潦岁不熟,惵惵穷民在沟渎。 清·唐孙华·《官米行》
2. 江河大川。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韩非子·五蠹》
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 《释名·释水》
〔漳水〕发源潞州,东赴沧海,有逾淮济,合著渎名,请以漳水为一渎。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漳渎》
癸未,滇遣官告祭岳渎、古帝陵、先师阙里。 《清史稿·圣祖纪一》
3. 指渎谷水。
行乎漫渎之口,憩乎曹阳之墟。注 《文选·潘岳〈西征赋〉》
4. 见“瀆山”。
5. 滥;过度;烦琐。
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注 《礼记·缁衣》
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明史·顾大章传》
以云南布政使陈宏谋渎奏本省垦务,下部严议。 《清史稿·高宗纪一》
与其简而漏,毋宁渎而明。 梁启超·《外债平议》
6. 败乱;混杂。
七事: 一腾咎信志,二援拔渎谋,三聚疑沮事。注 《逸周书·文酌》
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 《韩非子·八经》
尊卑有法,上下有纪,贵贱不乱,内外不渎,风俗归厚,人伦既正,而王道成矣。 宋·石介·《上蔡副枢密书》
7. 通“嬻”。亵渎;轻慢。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易·蒙》
交不谄上,爱不渎下。 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
诸侯将薨,必迁于路寝,不死于妇人之手,非惟不渎,亦以绝妇寺矫命之祸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
智足于战,未善也,战不可渎也。 清·唐甄·《潜书·全学》
8. 通“黷”。贪求;玷污。
晋有羊舌鲋者,渎货无厌。注 《左传·昭公十三年》
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 汉·刘向·《列女传·柳下惠妻》
初,彀英宿将恃功,在南京颇渎货,不恤军民。 《金史·彀英传》
9. 姓。汉有渎弘之。
瀆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 tou˥˧ 日语读音 MIZO KEGASU KEGARE韩语罗马 TOK现代韩语 독
客家话 [梅县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客语拼音字汇] tug6 [海陆腔] tuk8 [宝安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粤语 duk6潮州话 dog8 (tôk)
近代音 端母 魚模韻 入聲作平聲 獨小空;中古音 定母 屋韻 入聲 獨小韻 徒谷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屋部 ;王力系统:定母 屋部 ;
瀆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