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qǐ 注音 ㄑㄧˇ 部首 木 部外 8总笔画 12 统一码 68E8笔顺 451331341234 |
棨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18 10:09:34
笔画顺序












棨 基本解释
(1)名: 古代官吏出行时用来作为前导的仪杖,用木制成,形状像戟。
棨 详细解释
1. 古代用木制成的符信,出入关津时用作凭证。 1 参见“棨傳”。
棨,传信也。 《说文·木部》
除关无用传注 《汉书·文帝纪》
2. 有缯衣的戟。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1 参见“棨戟”。
延寿衣黄纨方领,驾四马,傅总,建幢棨,植羽葆,鼓车歌车。注 《汉书·韩延寿传》
汝曹又宜列鼎食,身使门户多旌棨。 唐·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
因谒棨下,援手言畴昔,歔欷不自胜。 宋·岳珂·《楹史·赵希光节概》
3. 制茶用具。 1 亦指用棨穿茶。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唐·陆羽·《茶经·具》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复以火乾之,则又棨、扑、焙、贯、棚、穿、育等七事皆废。 唐·陆羽·《茶经·略》
棨 组词
常用词组
棨镢棨传幡棨符棨银棨幢棨棨户麾棨棨信棨戟戎棨旌棨棨䦆银字棨
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日语读音 TEGATA韩语罗马 KYEY现代韩语 계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i3 [海陆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粤语 kai2潮州话 ki2
近代音 溪母 齊微韻 上聲 起小空;中古音 溪母 薺韻 上聲 啓小韻 康禮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灰部 ;王力系统:溪母 脂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棨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說文 | 楷書 |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𣙅
𢧊
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