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í 注音 ㄌㄧˊ 部首 牛 部外 8总笔画 12 基本区 7282笔顺 312343533112 |
犂 笔画顺序












犂 详细解释
1. 耕地翻土的农具。
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 《管子·乘马》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汉·王粲·《从军诗·军戎》
乘暖冬耕无远近,小舟日晚载犁归。 宋·陆游·《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诗
丈夫不合把𬬺犁,青鬓无情忽衰素。 金·元好问·《寄答溪南诗老辛愿敬之》诗
今天,想起那一天,谁都该像你那样生活工作,像太阳、河流、机床、车轮、犁和阵地飞扬旗帜。 李瑛·《那一天和今天》诗
2. 耕。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城路边,今人犁田昔人墓。 唐·顾况·《短歌行》之一
水田自犁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获亦倍。 明·谢肇浙·《五杂组·地部一》
他终于赶上了董二孩,气喘得像刚犁完了几垄地的牛。 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六章
3. 摧毁;平毁。
唐兴,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蹶其牙,犁其廷而后已。 《新唐书·吐蕃传下赞》
三京之师一出,鞑酋大怒,尽将陵庙犁为墟矣。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贼大惊,谓官兵已尽犁其巢,遂溃。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王文成公用兵》
我中国不能犁其窟,锄其穴,反中其诡谋,受其凌辱,听其吓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颁行诏书》
4. 释然;豁然。参见“犂然”。
5. 杂色。 1 亦指杂色牛。
然则何以不犁也?曰: 将致孝乎鬼神,不敢以其犁也。注 汉·扬雄·《法言·修身》
〔牛〕黑曰𤚎,白曰㹊,赤曰騂,驳曰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牛》
6. 通“黧”。黑色。参见“犂老”、“犂黑”。
7. 通“離”。分开。
牛羊之肺,犁而不提心。注 《礼记·少仪》
8. 通“黎”。 1 比及。 2 众多。参见“犂元”。
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注 《史记·晋世家》
9. 通“剺”。参见“犂面”。
10. 量词。表示雨量相当于一犁入土的深度。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宋·苏轼·《如梦令·有寄》词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金·李俊民·《雨后》诗
11. 姓。春秋齐有犁弥。见《左传·定公九年》。
犂 组词
常用词组
犂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li˧˥ 唐代读音 lei日语读音 SUKI
客家话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ai2 li2 [梅县腔] lai2 [海陆腔] lai2 li2 [宝安腔] lai2 [陆丰腔] lai3粤语 lai4潮州话 loi5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脂韻 平聲 棃小韻 力脂切 三等 開口;來母 齊韻 平聲 黎小韻 郎奚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灰部 ;王力系统:來母 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