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ù jū 注音 ㄐㄩˋ ㄐㄩ 部首 扌 部外 13总笔画 16 基本区 64DA笔顺 1212153151353334 |
據 笔画顺序
















據 详细解释
1. 依靠;依从。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注 《诗·邶风·柏舟》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注 《左传·僖公五年》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后汉书·皇甫嵩传》
姑曰微妇,余老谁据? 宋·曾巩·《池州贵池县主簿沈君夫人元氏墓志铭》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 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
2. 依照;根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据今光禄大夫李喜,秉节高亮,正身在朝……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晋·羊祜·《让开府表》
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
据着我说,玉璧不当与他。 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3. 定;安。
燕赵好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注 《战国策·中山策》
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4. 按着。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庄子·渔父》
5. 证据。 1 亦指凭据。即用作证明的书面文件。
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 《后汉书·鲁丕传》
施之于事而易从,考之于文而有据。 唐·陆贽·《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两家争个不歇,叫中证问时,各人为着一边,也没个的据。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宪命以成案录为据,付之。 宋·岳珂·《楹史·部胥增损文书》
愿往者,给据津发。 《宋史·食货志上一》
6. 占有;占据;处于。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墨子·修身》
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寇勃起,洞无藩篱,六十有七年兵革大试,其事何哉?据逸安而易萌渐也。 唐·元稹·《册文武孝德皇帝赦文》
到郢都被据,又被赶到了江南。 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7. 抵拒。
夫执介胄而后能据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
青陵故城,地高要,得之,可以据贼矣。 唐·元稹·《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
8. 跨;蹲。 1 参见“據鞍”。
济河惟兖州注 《书·禹贡》
腹凤颈,熊据龙旋。 唐·薛收·《琵琶赋》
9. 确实。
十二年,东平清河奏妖言卿仲辽等,所连及且千人。香科别据奏,全活甚众。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第三坐合者,据精神猛恶,寡人见之甚惧,是谁也? 《前汉书平话》卷中
这汉英布武勇谁如?据慷慨堪称许,善韬略,晓兵书。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
据一表仪容非俗,打扮的诸余里俏簇。 元·《货郎旦》第四折
10. 古印度长度单位。约相当于晋时的十里。
〔迦维罗卫国〕王田去宫一据。据者,晋言十里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
11. 姓。明有据成。见《续通志·氏族七》。
據 组词
常用词组
據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y˥˧; tɕy˥ 唐代读音 *giù日语读音 YORU AKASHI HIKU韩语罗马 KE现代韩语 거越南语 cớ
客家话 [海陆腔] gi3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陆丰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gi5 [梅县腔] gi3 [沙头角腔] gi3 [宝安腔] gi3粤语 geoi3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去聲 鋸小空;中古音 見母 御韻 去聲 據小韻 居御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據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