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ān 注音 ㄓㄢ 部首 毛 部外 13总笔画 17 基本区 6C08笔顺 41252511251113115 |
氈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30 00:51:32
笔画顺序

















氈 详细解释
1. 亦作“氊”“毡”。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经湿、热、压力等作用,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有良好的回弹、吸震、保温等性能。可用作铺垫及制作御寒物品、鞋帽料等。 1 参见“氈簾”。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周礼·天官·掌皮》
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
〔谢朓〕见革弊絮单席,而眈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除却清贫入诗咏,山城坐客冷无毡。 宋·王禹称·《和庐州通判李学士见寄》之一
食盒八抬,红毡八十条。 明·沈榜·《宛署杂记·经费下》
剥落尽三面,小篆留西偏。披萝复剔藓,拓纸鸣槌毡。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
氈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Ąn˥ 日语读音 MOUSEN韩语罗马 CEN现代韩语 전越南语 chen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an1 [客语拼音字汇] jian1 zan1 [海陆腔] zhan1 [梅县腔] zhan1 [宝安腔] zen1粤语 zin1
近代音 照母 先天韻 平聲陰 氈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仙韻 平聲 𩜾小韻 諸延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寒部 ;王力系统:章母 元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氈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毡
氊
𣭣
𣰔
𩎄
𩯤
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