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zhǔn 注音 ㄓㄨㄣˇ 部首 氵 部外 10总笔画 13 基本区 6E96笔顺 4413241112112 |
準 笔画顺序













準 详细解释
1. 水之平。 1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准,平也。注 《说文·水部》
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注 《周礼·考工记·辀人》
2.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故绳直而枉木斲,准夷而高科削。 《韩非子·有度》
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 《汉书·律历志上》
至七年仪(浑仪)成。表里三重,下据准基,状如十字。 《新唐书·天文志一》
3. 标准;准则。 1 亦指使合乎标准。
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 《荀子·致仕》
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 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熔裁》
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也。 清·陈鳣·《对策》卷五
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注 《周礼·考工记·𬃄氏》
4. 确定的主意、方式、规律等。
几多心绪,鹊语难凭,灯花无准。 元·袁易·《烛影摇红》词
现在呢,她只要去“串门子”,他就是这么说的。只要去同人叙道,就像他同她谈话一样,这个她有准,别人一定也会欢迎她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三
“哪儿去找沈阿四呀?”“他这个人呀,没一个准。” 胡万春·《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
5. 符合;等齐;相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注 《易·系辞上》
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生以所言物价告父。父颇不信,姑以余赀半从其教。既归,所自置货,赀本大亏;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秋练》
6. 衡量;比较。 1 引申为揣度。
以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 《韩非子·难二》
言不计乎得失而遇善,行不准乎是非而遇吉。 三国 魏·嵇康·《释私论》
《交州外城记》曰:“从日南郡南去,到林邑国,四百余里。”准径相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
夷狄以马羊准盛衰,今突厥六畜不蕃……不三年必亡。 《新唐书·郑元璹传》
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注 《淮南子·览冥》
7. 瞄准;测定。
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 《淮南子·齐俗》
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 《宋史·苏轼传》
施复自己也摸出等子来准一准,还觉轻些,又争添上一二分,也就罢了。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自元旦至十二日,当一岁之月,以瓶汲水,准其轻重。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称水》
8. 见“準的”。
9. 依照;以为准绳。
《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法,朕将尽心览焉。 《汉书·刑法志》
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元无鼓吹,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为仪。 《旧唐书·唐绍传》
尺寸古今不同,余尝仿制一尺,准以工部营造尺为则,将周制铜剑茎较于今尺则五寸一分半。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尺》
10. 仿照;效法。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注 《文选·左思〈咏史〉之一》
始都乐寿,号金城宫,备百官,准开皇故事。 《新唐书·窦建德传》
11. 抵偿;折兑。
米未展送,〔刘整〕忽至户前,隔箔攘拳大骂,突进房中,屏风上取车帷准米去。 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
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
诸臣有过可议,亦有劳可准。 《明史·汤开远传》
元太宗八年,始造交钞……以贯计者,曰一贯文、二贯文。每二贯准白银一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
12. 谓程度相近,可以看作一类。
两方比较,我们隋唐佛学时代,还有点“准科学的”精神不时发现。 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他们始终也是盐官儿,至少也是类似于官的“准官儿”。 瞿秋白·《乱弹·乱弹(代序)》
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四
〔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 郭沫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3. 准确。
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 《西游记》第十回
那班妇女见老爷断的这等准,轰一声都围上来了。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那三人却俱是空身,带了一个最准的向盘。 《老残游记》第一回
我记不准老赵在这里的房间到底是几号。 茅盾·《子夜》十一
14. 准许;允许。
晦翁准了他状,提那大姓到官。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我说要读书,你就不准,偏生她一说读书,你就帮她。 丁玲·《母亲》二
太太准她来跟您请安就是老大的面子。 曹禺·《雷雨》第二幕
15. 一定;肯定。
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冠先生每天必定刮脸,十天准理一次发,白头发有一根拔一根。 老舍·《四世同堂》二
那有着玻璃窗的一家,是万无一失的,准是这埠头热闹集中的地方,某某茶馆了。 丁玲·《小火轮上》
16. 准人。古代狱官。 1 参见“準人”。
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注 《书·立政》
17. 鼻子。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注 《史记·高祖本纪》
承浆地阁要丰隆,准乃财星居正中。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
〔俄罗斯人〕面白微赪,高准,采鬓髯,红毡帽,油靴。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18. 据以校定乐律(音高)的古乐器名。
太史丞弘试十二律,其二中,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罢。自此律家莫能为准施弦,候部莫知复见。熹平六年,东观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张光等问准意。光等不知,归阅旧藏,及得其器,形制如房(京房)书,犹不能定其弦缓急。 《后汉书·律历志上》
汉元帝时,京房造准,中瑟而十二弦,隐开九尺,中央一弦,下有尽分寸六十律之节。 宋·高承·《事物纪原·乐舞声歌·准》
準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uən˨˩˦ 唐代读音 juǐn日语读音 HITOSHII MIZUMORI NORI韩语罗马 CWUN CEL现代韩语 준越南语 chuẩn
客家话 [沙头角腔] zun3 [客英字典] zhun3 [宝安腔] zun3 [梅县腔] zhun3 [陆丰腔] zhun3 [东莞腔] zun3 [海陆腔] zh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3 [台湾四县腔] zun3粤语 zeon2潮州话 zung2 zuag4[潮州]zuêg4
近代音 照母 真文韻 上聲 准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準韻 上聲 準小韻 之尹切 三等 合口;照章母 薛韻 入聲 拙小韻 職恱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痕部 ;王力系统:章母 文部 ;
準 字源字形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