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niè 注音 ㄋㄧㄝˋ 部首 木 部外 5总笔画 9 统一码 67BF笔顺 123412132 |
枿 笔画顺序









枿 详细解释
1. 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株。 1 亦比喻余孽。 2 或引申为稳;不动。参见“枿坐”。
吴丹阳太守李衡植柑于其上……今洲上犹有陈根余蘖,盖其遗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
虽朽蘖腐败,不能生植,犹足蒸出芝菌,以为瑞物。 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俯书》
〔卜漏〕乃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穿坑阱,仆巨蘖,布渠答,夹以守障,俯瞰官军。 《宋史·赵遹传》
登崇俊良,斥退奸蘖。 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奈何熙丰旧奸蘖去未尽,已而媒蘖复用……驯致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矣。 《宋史·哲宗纪赞》
2. 树木砍伐后新芽萌生。 1 亦泛指花木新芽萌生。
若颠木之有由蘖注 《书·盘庚上》
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蘖者抱,昔之抱者蘖。 宋·欧阳修·《李秀才东园亭记》
今上皇帝躬受内禅……如《春赋》又曰:“碧实朱英,秾苞艳葩,荣于春者冬必悴,蘖于夏者秋必花。”注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3. 树木砍伐后又生的新芽或分枝。
山无槎蘖。 汉·张衡·《东京赋》
遂命仆夫荷斤斧,断拥肿,折查蘖。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卧枝开野菊,残蘖出秋茶。 宋·陆游·《蔬圃》诗
住山后,有倒荆久枯,忽发三蘖。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青原道场》
4. 斩伐;讨灭。
夏恶盈贯,我伐是举。蘖彼三孽,震厥皇武。 元·郝经·《殷烈祖庙碑》
5. 谓向上昂起。
红尘扑辔汗湿鞯,师子麒麟聊比肩。曲江昆明洗刷牵,四蹄踏浪头蘖天。 唐·顾况·《露青竹杖歌》
麟步规矩,凤翥昂蘖。 前蜀·贯休·《送崔使君》诗
枿 组词
常用词组
枿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niɛ˥˧
粤语 jip6 jit6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曷韻 入聲 嶭小韻 五割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沒部 ;王力系统:疑母 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