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部首 木 部外 4总笔画 8 统一码 67A8笔顺 12343154 |
枨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9-14 14:39:45
笔画顺序








枨 基本解释
(1)名: 古代门两旁所竖的木柱。
(2)动: 触动。
例词: 枨拨, 枨触
枨 详细解释
1. 古代门两旁竖的木柱。 1 后亦借指门。
君入门,介拂𫔶,大夫中枨与𫔶之间,士介拂枨。注 《礼记·玉藻》
幸得履中气,忝从拂天枨。 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2. 支柱。
以绳相交络,纽木枝枨,覆以青缯,形制平圆,下容百人坐,谓之为“伞”,一云“百子帐”也。 《南齐书·魏虏传》
今吾乡谓门后邪柱,一端当门中,一端𨱔地者,曰门枨。 黄侃·《蕲春语》
3. 木棒。
韬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晋书·周访传》
4. 触动。
不枨人之所讳,不犯人之所惜。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
5. 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亦称“棖棖”。
京师讹言官遣枨捕人肝以祭天狗。人相恐,畿县尤甚。 《旧唐书·玄宗纪下》
6. 果名。即橙。 1 参见“棖子”、“棖橘”。
沾拈着不摘离,厮胡突不伶俐,尽压著玉枝浆、白莲酿、锦枨醅。 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
枨 组词
常用词组
枨臬枨闑枨子枨橘枨拨枨触枨枨香枨汤
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ŋ˧˥
粤语 caam4 caan5 caang4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枨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棖」。
說文 | 楷書 | 楷書 |
說文小篆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