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zhì dì 注音 ㄓˋ ㄉㄧˋ 部首 疋 部外 9总笔画 14 基本区 7590笔顺 12452512152134 |
疐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11-21 14:04:15
笔画顺序














疐 基本解释
(1)动: 遇到障碍。
(2)动: 跌倒。
例词: 跋前疐后
疐 详细解释
1. 牵绊;颠仆。 1 引申为阻挡;限止。
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注 《诗·豳风·狼跋》
驾驷马,驰峻坂,控驭之无术,鲜不踬者。 清·薛福成·《练兵》
已而奴披蓟北,𫐓畿南,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踬其角距者。 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申公神道碑》
2. 怒貌。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注 《礼记·大学》
凡心有所忿,便如有物之阂碍于中。懥当作踬,因忿字从心,故踬亦误加心也。 清·臧琳·《经义杂记·身有所忿踬》
淡而不厌者陶潜,则王维可废也;矜而不踬者谢灵运,则韩愈可绝也。 章炳麟·《辨诗》
疐 组词
常用词组
跋疐跲疐滞疐忿疐疐便疐跋疐后跋前
疐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ti˥˧ 日语读音 TSUMAZUK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海陆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di1粤语 zi3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屑部 ;王力系统:端母 質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疐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CHN
TPE
HKG
JPN
异体字
㚄
嚏
𢷐
𢷟
𤴛
𤴝
𤴡
𧀶
𧁏
𨆫
𨇈
躓
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