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yàn 注音 ㄧㄢˋ 部首 厂 部外 12总笔画 14 基本区 53AD笔顺 13251125111344 |
厭 笔画顺序














厭 详细解释
1. 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1 亦指被压。
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礼记·深衣》
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注 《荀子·解蔽》
泄之反谧,厌焉乃扬。 晋·潘岳·《笙赋》
西军大败,遍野横尸,干戈不得施张,人人重重相厌。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 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栋折榱崩,侨将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 指被压死。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注 《礼记·檀弓上》
或客死千里之外,兵烧厌溺,气不相犯,相贼如何? 汉·王充·《论衡·偶会》
厌,木石厌死。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篇》
3. 覆压。
惠帝二年正月,地震陇西,厌四百余家。 《汉书·五行志下》
4. 压制;抑制。
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 《汉书·冯奉世传》
臣愿陛下徙都于成周……东厌诸侯之权,西远羌胡之难。 《翼丰传》
5. 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史记·高祖本纪》
此后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孝文疾不起。 《北史·后妃传上·孝文幽皇后冯氏》
陈诣楼设醮厌之,火起壁间,仓卒奔下,火亦止。 宋·洪迈·《夷坚丁志·武真人》
〔贼〕围攻新城,城上铳炮击之不能中,乃裸妇女血鸡犬厌之。 清·魏源·《圣武记》卷八
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 周作人·《流年感忆·故乡的野菜》
6. 镇压。
昔文侯寤大雁之献而父子益亲,陈平共壹饭之馔而将相加𬴐,所接虽在楹阶俎豆之间,其于为国折冲厌难,岂不远哉! 《汉书·杜邺传》
朱克融乱,议者假威名以厌其乱,移守卢龙。 《新唐书·藩镇传·刘悟》
7. 堵塞。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注 《荀子·修身》
8. 迫近。
厌翟,勒面缋总。注 《周礼·春官·巾车》
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9. 著;佩带。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汉·东方朔·《七谏·自悲》
10. 压降;降低。 1 参见“厭降”。
先君余尊之所厌,不得过大功也。注 《仪礼·丧服礼》
帝欲为太妃服三年,仆射江彪启:“于礼,应服缌麻。”又欲降服期,彪曰:“厌屈私情,所以上严祖考。”乃服缌麻。 《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元年》
于其所生,实己亲也,而降服齐衰期,不得与其祭,是以礼厌之也。 宋·曾巩·《为人后议》
父在母厌尊,今无厌尊,唐以后未有非之者也。 清·梅伯言·《陆母林孺人像赞》
11. 收缩。
日无小大,而所存者有伸厌。厌而形小,伸而体大,盖其理也。 《隋书·天文志上》
12. 承当。
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注 《汉书·周勃传》
名编凶顽之条,身厌荼毒之痛,岂不谬哉。 晋·陆机·《豪士赋序》
厭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唐代读音 *qiɛ̀m日语读音 AKIRU ITOU韩语罗马 YEM YEP现代韩语 염越南语 ướm
客家话 [沙头角腔] jam5 [梅县腔] jam5 [海陆腔] ram5 ram1 [客英字典] jam5 [东莞腔] jam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b6 yam4 [陆丰腔] jam5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5 jam1 [宝安腔] jam5粤语 jim1 jim3潮州话 iam3 iam1 (iàm iam)「澄海」iang3 iang1
近代音 影母 廉纖韻 去声 艷小空;中古音 影母 豔韻 去聲 厭小韻 於豔切 三等 開口;影母 葉韻 入聲 魘小韻 於葉切 三等 開口;影母 琰韻 上聲 黶小韻 於琰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怗部 ;影母 添部 ;王力系统:影母 葉部 ;影母 談部 ;
厭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