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 心 部外 8总笔画 12 统一码 60CE笔顺 122111344544 |
惎 笔画顺序
时间: 2025-08-23 15:13:07
笔画顺序












惎 基本解释
(1)动: 毒害。
(2)动: 忌恨。
(3)动: 指点;教导。
例词: 惎诲
惎 详细解释
1. 毒害。参见“惎間”。
2. 憎恶;忌恨。
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宿怨执政不与己,乃日肆谗惎。 《新唐书·张宿传》
接纳奇士,号为衣冠龙门,大尹复兴惎之。 金·元好问·《孙伯英墓志铭》
3. 启发;教导。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 《左传·宣公十二年》
天启其心,人惎之谋。 汉·张衡·《西京赋》
虽革命殊乎因袭,揖让异于干戈,而晷纬冥合,天人启惎,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 南朝 梁·陆硾·《石阙铭》序
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虚其来意,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惎之。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惎 组词
常用词组
嫌惎惎悔惎间惎构离惎谗惎启惎
惎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i˥˧ 日语读音 SOKONAU
客家话 [梅县腔] ki5 [海陆腔] ki3 [客英字典] ki5 [台湾四县腔] ki3粤语 gei6潮州话 gi6
近代音 中古音 群母 志韻 去聲 忌小韻 渠記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咍部 ;王力系统:羣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惎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㥍
𢗏
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