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qiáng 注音 ㄑㄧㄤˊ 部首 爿 部外 13总笔画 17 基本区 7246笔顺 52131234341252511 |
牆 笔画顺序

















牆 详细解释
1. 房屋、院落、城邑等的四围。多为土筑或砖砌而成,垂直于地面。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注 《诗·郑风·将仲子》
譬若筑墙,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 《墨子·耕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
古者屋下柱间墙曰墉,屋外四周墙曰垣,垣即所谓宫墙也。垣墉皆得称墙,而墉不得称垣,垣不得称墉。 清·凤韶·《凤氏经说·墉墙》
长城的城墙是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 章武·《绿的歌·北京的色彩》
2. 筑墙。
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 《韩非子·十过》
明总兵郑鸿逵以水师守南岸,侍郎杨文骢墙金山以御矢炮。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
3. 门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注 《论语·季氏》
4.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奠席于柩西,巾奠乃墙。注 《仪礼·既夕礼》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注 《礼记·檀弓上》
5. 喻障碍物;隔阂。
我以为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 叶圣陶·《小铜匠》
6. 通“嬙”。
宿有妃嫱嫔御焉注 《左传·哀公元年》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注 《汉书·匈奴传下》
7. 同“廧”。
晋郄克、卫孙良夫伐墙咎如。注 《谷梁传·成公三年》
牆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ɑŋ˧˥ 唐代读音 *dzhiɑng日语读音 KAKI韩语罗马 CANG现代韩语 장越南语 teo tường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qiong2 xiong2 [陆丰腔] ciong3 [客英字典] siong2 ciong2 [沙头角腔] siong2 ciong2 [梅县腔] siong2 [宝安腔] ciong2 siong2 [海陆腔] siong2 ciong2 [台湾四县腔] siong2 ciong2粤语 coeng4
近代音 清母 江陽韻 平聲陽 牆小空;中古音 從母 陽韻 平聲 牆小韻 在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唐部 ;王力系统:從母 陽部 ;
牆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楷書 |